10月16日,印度尼西亚博主叶招升参观山西省晋中市王家大院。
“作为华裔,我有责任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海外,更希望能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。”24岁的印度尼西亚博主叶招升(Veldesen Yaputra)在探寻晋商文化发源地时动情地说。
谈及山西省晋中市的王家大院,叶招升印象深刻:“这里的建筑顺着山势层层攀升、徐徐展开,既满足了人们的生活空间需求,又与自然地势完美相融,处处体现着‘天人合一’的文化智慧。”
“站在大院里,仿佛能触摸到百年晋商的繁荣与兴衰。这里不同时期的建筑痕迹清晰可见,就像在和古代匠人隔空对话。”他说。
叶招升与中国的缘分始于2017年。当时,他作为海外华裔高中生,通过交流体验项目首次来到中国。如今,他已成为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的一名研究生。
“这次走访山西多处古建筑,终于有机会把书本里的理论知识落到实地,这种体验特别珍贵。”他补充说。
展开剩余48%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双林寺也是他重点探访的对象。“我在千佛殿前停得最久的是韦驮立像。它做工精细程度,与西方雕塑丝毫不逊色。”
在此次文化之旅中,多处山西古建筑与博物馆让他驻足难忘。尤其是参观临汾市陶寺遗址博物馆时,馆内数字影像中呈现的龙元素,让他直观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象征意涵。
叶招升表示,最初来中国,是为了完成“寻根”的心愿。他的祖籍在广东揭阳,自己是家族在印度尼西亚的第五代华裔。
不过,跨文化背景也让他曾直面差异与挑战。“我的第一母语是印尼语,刚在中国学习交流时,普通话还不够流利,常因语言表达或语境理解产生误会。”
如今,随着对中国的了解加深,他有了新的感悟:“一个国家发展得好不好,看城市和建筑就知道。”
近年来,他走访过中国多个城市,亲眼见证了中国城市更新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提升。
此次以“中国古建看山西”国际体验官的身份参与活动,叶招升满怀期待地说:“希望通过亲身体验与实地学习,把山西文化故事分享出去,为推动中国和印尼的交流多做一点事。”
(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朱兴鑫 宸雨)
发布于:北京市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